新科学想法 文献管理 浏览文献

有读书笔记History of microwave

handsomeland 添加于 2009-7-21 15:11 | 1847 次阅读 | 0 个评论
  •  摘 要

    SPECIAL CENTENNIAL ISSU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F MICROWAVE TECHNOLOGY
  •  详细资料

    • 文献种类:期刊
    • 期刊名称: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 期卷页: 1984  32 9
    • ISBN: 0018-9480
  •  标 签

  • 相关链接  URL 

  •  handsomeland 的文献笔记  订阅

     

    文件太大72M,自己按照前面给的链接,根据我下面的笔记提示下感兴趣的那篇吧。

    00-Front Cover.pdf

    01-Introduction.pdf
    02-History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of the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Society.pdf
    03-The Origin of Waveguides-A Case of Multiple Rediscovery.pdf
      Oliver Heaviside波导传输技术先驱但有局限
      Rayleigh1897确立波导传输理论
      Weber1902波在管中传播速度比介质中传播速度慢
      Sommerfeld1899&Hondros1909表面波理论
      Schriever1920介质表面波导
      Lee deForest's1906三极管发明
      Kurz1920高达10GHz的振荡器微波源
      Hull1921真空磁控电子振荡器magnetron
      Southworth&Barrow(Bell&MIT)1936微波波导实验传输突破
      Mead1932第一个金属管TM01模的定量描述
      Southworth1933首次实验发现TE11模
      1933TE01波导模的特点发现:频率增加衰减减少,未曾被Rayleigh预测到
      Southworth1934波导在通讯器件中应用的优势
      Southworth1939波导独特的价值-高频定向天线
      Barrow1939雷达的发射天线原理获实验实现
    04-Coaxial Transmission Lines, Related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pdf
      Hertz1889电磁波实验证实
      Hertz最早微波工程师工作频率最高是450MHz
      1930年以前微波工程发展缓慢的两个困境:技术推动和市场带动
      Sterba&Feldman1932传输线理论和实验初步
      Espenscheid&Strieby1934宽频同轴线技术
      1940技术水平尚低
      Bell&WW公司1938--雷达项目启动
      Bell公司1940第一个高功率magnetron
      二战期间高频波导占优因为没有宽频需求
      1940年代柔性线缆发展兴起
      1940年代低介低损的聚乙烯介电材料
      DuPond1943聚乙烯
      Jack1936金属管外套传输线专利
      Neill1942同轴线最初雏形N型连接器
      BNC1947专利-Baby of type N Connector
      1947宽频行波管及其衍生产品如BWO的发明
      HP公司1946正式进军微波领域
      Munro1956从BNC往TNC改进降低微波噪音
      IEEE1960测量测试协会建立
      1950年代小型化的需求推动平面波导传输线
      Balch1945半刚性同轴线-铜管外套和特富龙填充介质
      1962铜管同轴线正式被广泛使用Microcoax
      微波在雷达中的集成应用图示举例
      同轴线损耗频谱图--两种设计理念
      微波连接器图片
      不同类型传输线品质因子频谱
      Omni1962连接器OSM
      N-OSM互联器
      1963固态微波半导体器件开始推波助澜
      HP1967计算机控制7mm网络分析仪
    05-Microwave Printed Circuits--The Early Years.pdf
      Rumsey&Jamieson1943第一次使用平带同轴传输线
      Barrett&Barnes1951正式将微波传输线技术引入PCB
      Federal公司1952微带技术被首次应用
      King1952 Dielectric Image line
      带状线技术的演变图
      微带技术的演变图
      带状线的参数设计性能曲线
      1/4波长线的作用是保持阻抗匹配的条件下做信号分叉
      变横截面积的带状线等效电路
      带状线组成的方向耦合器
      1/4波长线在方向耦合器中的应用
      带状线-同轴线转换图
    06-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pdf
    07-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pdf
    08-Reflection Charts Relating to Impedance Matching.pdf
      Smith Chart1939
      Carter1939第一次提出动臂传输线测量远端阻抗
      阻抗测量的两种方法测量原理图示
      阻抗测量两种方法计算原理图示
      HP1983利用方向耦合器测量阻抗
      Wheeler1942宽频阻抗匹配的策略使用
    09-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Microwave Field Theory.pdf
      微波理论的两个特点
      微波理论发展以二战结束分为两个重要阶段
      Marconi1901无线电通信
      Zenneck1907表面波
      Kennelly1902地球电离层的存在和射频通信的可能性
      Brillouin1936继Rayleigh之后第一个提出矩形波导
      Schelkunoff1937首先使用TEM,TE,TM等概念
      E-Mode比TM模表示法更贴切的原因
      Wheeler1950用Port的名称代替二端对
      微波网络理论框架的精髓
      Booker1946微波理论第一次大整合,实际1941年就秘密写就
      Oliver1886阻抗概念第一次提出
      Schelkunoff1938尝试将阻抗和波场综合
      Schelkunoff1943波导不连续处的定量描述
      Marcuvitz1942波导不连续处微波精密测量
      Weissfloch1942提出最终被广泛接受的波导不连续处测量的方法
      Schwinger1943波导不连续问题的精确解描述|另,他因为量子电动力学获诺贝尔奖
      Bethe1944波导中的小孔衍射理论的发展|因为发现太阳中的物理过程获诺贝尔奖
      Oliner1960纵向不连续性理论问题
      Harrington1982金属不连续体理论
      Weinstein1948俄罗斯人的波导理论早期贡献
      Barlow&Brown1962表面波book
      Yoneyama&Nishida1981无辐射介质结构
      Peng1981表面波导泄漏
      Hessel&Oliner1961周期光栅结构的Wood's反常
      Wheeler1948相控天线矩阵idea第一人
      Edelberg&Oliner1960相位矩阵天线
      计算机数值模拟虽然有用但绝不能完全替代人的直觉思考
    10-History of Microwave Passive Component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Directional Couplers.pdf
      Barrow1930s魔T波导的发明
      Affel1922第一个方向耦合器设计雏形
      Mumford1944宽频方向耦合器
      Riblet1947方向耦合器理论分析
      Riblet1950开槽方向耦合器的发明
      Barnett1952杰出的反射耦合器HP
      带状线方向耦合器图示
      Cristal&Young1965多截面带状线设计理论
      非对称方向耦合器
      Shelton1966级联方向耦合器
      方向耦合器不连续处导致误差的减少思路
      Tresselt1966渐变界面方向耦合器
    11-A History of Microwave Filter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pdf
      几种直接耦合滤波器示意图
      Richards1948分布电路理论
      Kuroda1955滤波器理论的推动
      平行耦合比端-端耦合效应更强
      Wenzel1965电路网络分析的一个突破-电导和电容的对等性
      Wenzel1971宽频谱带通滤波器缔造
      微波滤波器的一个经典著作
      19世纪-微波设计数学理论奠基
      A-Z函数图像
      波导滤波器示意图
      Levy1976耦合延迟设计
      SSS悬浮基体带状线示意图
      Fano&Lawson1948多频复用滤波器
    12-An Historical 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Low-Noise Concepts and Techniques.pdf
      噪音水平和温度的关联
      噪音即温度频谱
      Jansky1937星系噪音
      Varian1937Klystron管的发明瓦里安
      电报1884
      电话1878
      Schottky1918热电流噪音
      Johnson&Nyquist1928热电阻本征噪音
      Llewellyn1931接收器信噪比的估计
      Herold1942微波宽频低噪音放大器设计
      North1942接收器品质因子
      Friis1944噪音系数概念的提出
      噪音概念的表达规范
      Gordon1958噪音表示从db's到温度的转变
      噪音系数和噪音温度的等价性
      Mumford1949气体放电管噪音源的发明
      Mumford从电视噪音想到创新微波噪音源
      Sard1958低噪音研发时代的开始
      Greene1961低噪音测量假象分析和避免
      晶体探测器等效网络电路图
      晶体探测器部件分解照片
      Strum1953探测器设计理论
      不同种类超低噪音放大器的发现和快速应用
      空间计划时间表
    13-Solid-State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Wave Sources Development--A Personal Account.pdf
      微波源从固态等离子体开始
      半导体中等离子体的法拉第偏转分析试验和理论过程
      微波发射二极管图示和设计要点
      现实二极管载流子分布图
      毫米波放大器图示及原理图示
    14-Microwave Ferrite Devices-The First Ten Years.pdf
      Hilpert1909铁氧体最早研究-为了降低损耗
      Snoek&Philips1933铁氧体集中研究并形成商品
      Neel1948亚铁磁和反铁磁性理论
      Anderson1950超交换
      Luhrs1953首次将铁氧体应用到微波器件(磁光法拉第效应)
      Hogan1953铁氧体器件系统发展
      Suhl&Walker1953铁氧体微波器件理论综述
      Sakitis1953不互易相移器
      Fox1955铁氧体共振单向微波器件
      共振器件的偏离对称改进
      Chait1959三端口Y型铁氧体微波器件
      Boyet1959同轴线器件中应用铁氧体
      Bloembergen1953铁氧体微波器件的强信号非线性
      Cook1954铁氧体的非互易性大大改进行波管
      铁氧体相关器件的不足在于频率范围有限
      铁氧体的弱场低频测量尝试
      Seidel1959小尺寸铁氧体微波器件实现
      Heller铁氧体在太赫兹短的应用可能性
    15-The Virtues of Nonlinearity--Detection, Frequency Conversion,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and Harmonic Generation.pdf
      未知谁第一个用金属-非金属接触来整流和射频探测
      微波整流探测器的几个核心要点
      混频晶体探测器的原理--和频与差频输出
      Friis1944传感器敏感性理论论文
      Peterson1945微波传感器的理论模型
      Shot噪音的理解及其普遍性
      探测器敏感性对比标准
      降噪的一大突破Maser技术的引进
      降噪的另一个突破--参量放大器
      Alexandersen1916磁性放大器
      非磁性参量放大器
      Texas1959二极管微波级联变频器
      FET方案和二极管发生微波的互补性
    16-Origins of High-Power Diode Switching.pdf
    17-History of Millimeter and Submillimeter Waves.pdf
      Hertz&Bose&Rubens1890s早期实验-波和光独立研究
      Nichols1920s光和波的实验融合-光栅的应用
      毫米波短术语定义图示
      1920-1940年代没有什么进展因为光源不稳定且不coherent
      Czerny1925红外光谱实验开始
      Varian&Boot1939新光源Klystron&Cavity magnetron问世
      二战间另一种新光源行波管问世
      1953毫米波光谱测量的开拓局面
      Sharpless1956准光探测器的改进
      Cohn1963基于激射器原理的低噪音毫米波探测器
      Dees1969水分子激射光源22GHz
    18-A Short History of Microwave Acoustics.pdf
      相同频率下声波波长比光波少5个数量级-因为速度较小
      Baranskii1957高频声波实验开始
      声表面波的小波长可以协助电磁传播器件小型化
      Sittig1969高频块体声波0.8G
      Rayleigh1885声表面波性质预测
      Campbell&Jones1968表面波和晶体切向关系计算
    19-The Birth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Microwaves.pdf
      Kao1968光纤诞生
    20-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GaAs FET Digital IC Technology.pdf
      Schockley1952场效应管原理提出
      微波场效应管发展时间表
      Beachtold1973高达100GHz的工作频率的场效应管
    21-Microwave Instrumentation-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pdf
    22-A Half Century of Radar.pdf
    23-Microwave Communications--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pdf
      ECHO1954早期卫星无源微波通讯频率~1GHz
      SCORE1958卫星有源微波通讯122MHz
      Telstar1962工作频率4-6GHz
      WESTAR1974工作频率12-14GHz
    24-History of Biological Effects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of Microwave Energy.pdf
      微波安全标准
    25-A History of Microwave Heating Applications.pdf
      Raytheon1950微波炉专利
      微波炉产品数量和价格的演变
    26-50 Years Of Radio Astronomy.pdf
      HPBW天文探测微波仪器指标
      银河系电磁波谱
      地球大气电磁波谱
    27-The History of Power Transmission by Radio Waves.pdf
      自由空间中功率输送的实质:”直流-射频发送-射频输送-射频接受-直流“
      Tesla20世纪初-电能输送尝试
      无线供电直升机实现的困难
      半导体整流器阵列的思路增加整流功率
      第一个无线供电直升飞机只能飞几英尺高
      直升机上的微波受电天线
      GaAs整流器更大提高整流效率和功率
      通过负载和尺寸设计实现阻抗匹配
      卫星收集太阳能给地面装置供电的概念
    28-A Conversation Between Harold Barlow and Alec Cullen, on November 24,1983.pdf
      光纤标准1.3um/1.55um
      Hall效应很容易和整流场效应相混淆
    29-From the Inventor and the Pilot Russell and Sigurd Varian.pdf
      Klystron调速管的精髓在于电子的速度群原理--一个全新的微波发生思想
      Klystron的本质特征是栅极的独特设计--电子可以通过栅极且能形成密度调制
      Klystron原理的形象类比
      Klystron的最原始结构及实现1937
      Klystron命名的含义
      Klystron相对Magnetron的好处是作为探测器重量可以轻很多
    30-Patent Abstracts.pdf
      00Tesla1898-微波探测机动船的想法
      01Smith1932-高频传输线系统
      02Southworth1933-波导传输线
      03Sounthworth1935-波导传输优化
      04Mumford1945-宽频同轴线到波导的耦合器
      05Wheeler1946-方向耦合器
      06Mumford1949-宽频微波噪音源
      07Read1954-高频负电阻器件
      08Cohn1957-带状线的方向滤波器
      09Wilkinson1960-能量分配器
      10White1965-相移器
      11Lange1968-集成带状线耦合器
      12Harkless1968-振荡器电路
管理选项: 导出文献

评论(0 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