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蒸腾的火山湖边涌出的熔融硫为伍,印尼卡哇依尖火山的矿工们必须忍受住呼吸困难及眼睛遭受刺激,将冷却后沉重的亮黄色块状硫艰难地运下山。在山下它可被加工用于化妆品及火药等各种用途。

美丽背后:从远处看,印尼卡哇依尖火山那碧绿的火山湖景致如画,其实更像个热气腾腾、充满硫磺味的地狱。这个200米(656英尺)深的火山湖是世界上酸性最高的湖泊之一,其含酸度足以融化手指及衣料。矿工们艰难地下到湖区采集大块的亮黄色硫磺----火山喷发时从喷口带出大量气状及液状硫,冷却后变硬形成块状。上图为2006年6月22日一名矿工正从火山湖采集硫磺。

涌出:5月24日的这张图片显示,液态硫最初是血红色的,但随后周围的低温使其凝固而形成大家熟悉的亮黄色固体。涌出的液硫温度可达摄氏600度(华氏1112度),矿工们常用铁管来截取液硫,当然他们得忍受那股可怕的类似氨或臭鸡蛋的怪味。

捅开:一旦硫开始凝固,卡哇依尖约200名矿工即用撬棍及金属棒将硫块分开成小块以便运走。大部分矿工,如5月24日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年龄都在29-55岁。

爬上爬下:矿工们将两个装黄色硫块的竹篮固定在杆棍(外国人好像不兴叫扁担)两端,再用肩挑起这个自制装置开始驮运----他们的睫毛、头发满是硫粉,肩上的担子也异常沉重:每个篮子重达75公斤(165磅)。他们得在50度的斜坡上跋涉800米(半英里)的路程到达火山坑边缘,然后再走3公里(1.9英里)来到火山脚。他们每天差不多都要反复3趟这样的行程。5月24日的这张照片反映的就是这个情况。


窒息:图为工人们在可见度不到几英尺的有毒烟尘中修理硫磺管道(摄于5月24日)。尽管这些人都戴着防护面罩,但大多数矿工仍缺乏相应的防护手段。许多人只是从T恤衫上扯下一块挡在口部进行呼吸。由于长期处于腐蚀性环境中,眼睛严重受刺激、牙齿松脱、哮喘、过敏、反胃及膝盖磨损都是矿工面临的最大的健康问题。

不劳无获:许多矿工,例如5月24日这张照片中的这位,由于长时间高负荷劳作,正在忍受背肌及肩膀疼痛的折磨。很多人并不在意健康恶化,因为赚钱是第一位的。一名矿工在接受雅加达邮报采访时说:“对工作挣钱而言,健康排倒数第一。”同时,2007年的研究发现,火山湖的酸性水质已经污染了附近的河流及井水,对当地5万人的饮水造成影响。当地人也饱受牙齿松脱及骨变质的折磨,农业生产也受到摧残。

负担:钱是造成这一切血泪心酸的关键因素。5月24日照片反映的这些驮硫矿的工人的报酬是每公斤0.05美元(每筐可得2.2镑),多数人一天挣11美元。相比起在农村地区的农场工人每天挣的1.65美元,这是一大笔钱。上文提到的接受雅加达邮报采访的矿工告诉记者:“我比以前干得更卖力,当然我的收入也比以前更高。”他甚至有能力盖起自己的房子。

“快乐野营者”:5月24日的这张照片中,在一个被称为硫磺之家(Camp Sulfatara)的采矿工人聚集地,一名矿工正从容地露齿微笑,让人意外。在高温、烟尘及硫磺包围下的地狱般的劳作,似乎对矿工只意味着天堂般收入。

(图片文字为:从当前的问题看恶劣的时代如何产生伟大的思想; Robert D. Kaplan著《地理的报复》;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现在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