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嘉小组肝癌早期诊断新模型正确率近九成

[复制链接]
查看: 1486|回复: 0
发表于 2011-12-3 06: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讯(记者黄辛)近日,由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教授樊嘉领衔的课题组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突破,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该杂志同期配发编者按称:“可以改变肝癌早期筛选的传统模式,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全世界50%以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超过60%的肝癌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从而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癌诊断标记物为甲胎蛋白(AFP),但AFP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寻找诊断肝癌特别是早期肝癌的分子标记物,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中山医院科研团队经过3年攻关,终于在肝癌患者血浆中筛选到了由7个micro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并利用这7个血浆microRNA建立了一个诊断模型。“对于小于2厘米的肝癌诊断准确率接近90%,并且效果优于传统的AFP。”

“此模型可以准确诊断早期肝癌,包括AFP阴性的肝癌,诊断正确率高达88%。”论文第一作者周俭介绍,该研究将肝癌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人群,包括乙肝、肝硬化患者均纳入了对照组,筛选出的microRNA能将肝癌与各类对照人群区分开来,更适合临床应用。

樊嘉进一步解释说,血浆microRNA检测只需抽取1毫升血,即可在数小时内得出结果,利于连续动态检测和人群的大规模筛查;要求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特别是可诊断早期肝癌,利于早诊早治,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该成果正在申请中、美、日等国和欧盟的专利。”樊嘉表示。

《科学时报》 (2011-12-01 A2 综合)



该贴已经同步到 唐唐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