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奥巴马应该派布什去中东

[复制链接]
查看: 1123|回复: 0
发表于 2009-8-9 04: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期天,现任总统乔治·米歇尔·奥巴马的中东大使抵达以色列,两国将会就领导人的问题进行磋商。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秘书长罗伯特·盖茨,国家安全局顾问詹姆斯·琼斯,代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的大使Dennis ross也将在这周访问中东。这次访问实际上是美国在对以色列施加压力,同时美国也希望通过磋商能够解决存在两国间的问题。美国希望以色列能够停止扩张地区,停止在耶路撒冷东部扩张犹太人社区,对于美国政府中的鹰派来说,他们呼吁在美国和伊朗进行谈判的过程中,双方都应保持冷静。但是不幸的是最终他们可能会空手而归,这既于外来干扰有关,也与奥巴马的政策有关,因为奥巴马团队并没有完全得到以色列的信任。
但是有这么一个人,他可以通过他的工作,正直的为巴勒斯坦人民而战,因此他得到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敬佩甚至被视作是巴勒斯坦人。奥巴马总统需要派遣一位新的能够在中东问题上发挥作用的大使--这个人正式George W. Bush。
请容许我谈谈我的看法。奥巴马在要求以色列停止扩张领土的问题上一再受搓,并且公开呼吁应该给予东耶路撒冷的人们一个公平的机会,以色列人和巴基斯坦人民都把东耶路撒冷地区看做是自己的首都。从奥巴马的言语当中透露出他对美国总统不被以色列人民信任的深深的不安。奥巴马宣称推进和平进程是在他执政期间对于这个地区重要的政策之一,但是如果美国不能够获得以色列的信任,不能够让以色列尊重美国的领导人的地位,那么和平进程将不会取得进展。在美以的外交史上,还没有哪位总统能够像布什一样取得以色列人民深深地敬爱。(一位以色列外交官曾经告诉我说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当中,他曾经在联合国做过一次演讲,那次演讲吸引了很多慕名前来的以色列外交官,即使是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馆的副大使也是一位难求。)在布什执政期间,以色列是为数不多的始终如一的给予布什高支持率的国家---大大超过了布什在美国国内的支持率。在我工作的以色列总统府中,总统基本每天都要和白宫的重要伙伴通电话——完全忽略美国国务院和以色列外交部。但是现在亲密关系不复存在。这并不是巧合,早在布什执政期间,Ariel Sharon 就曾暗示说这是对于和平的“痛苦的妥协”——这是撤军的一种委婉的说法。从加沙地区单方面的撤军——接下来准备撤回西海岸的大量军队,但是这一举动却被2006年的Hizbullah战争所打断——当然在白宫内不会有人比布什更有资格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奥巴马和他的代表们在与以色列具有相同信仰的地区都遭遇了挫折。最近 Pew Research 在全世界范围内做了一项调查,以色列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国家,群众对于奥巴马外交政策的支持率要低于布什总统任期结束时的支持率。(尽管在以色列支持率仅仅低了一个百分点,但是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对奥巴马外交政策的支持率从巴基斯坦的6%到德国的79%不等,其他大多数国家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另外有一项令人吃惊的数字:最近民意调查发现大约只有6%的以色列犹太人把奥巴马看成是朋友。
在政策方面,两位总统的政策出奇的一致。美国一贯反对以色列扩张领土;这也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反对。(在以色列移民看来,似乎奥巴马把移民看成是妨碍地区和平的唯一障碍。)然而,事实上,奥巴马远远没有没有继承布什的好战细胞,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奥巴马并不关心以色列的安全。两位总统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但是随着伊朗实力的不断上升,以色列变得越来越敏感。
作为大使,布什能够缓和绝大部分的困扰。许多以色列群众,特别是那些支持右翼政府的群众,他们会欣然接受布什所提出的政策,他们认为布什所提出的政策是对他们有好处的,相信布什不会抛弃他们。
当然,这一切都还是空想。布什并不打算成为任何人的大使,更不用说把这件事提上奥巴马的日程。相对的,依靠布什充当阿拉伯人和穆斯林人的挂名负责人所赚来的钱,奥巴马也不会轻易使用。(毕竟,尽管布什在以色列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在中东其他国家布什可是臭名昭著。)
但是与此相反的是,派遣布什充当大使并不是如此糟糕的一件事情。使得以色列人民紧紧跟随在美国的新总统之后,这有利于向世界展现伊朗对中东的威胁——由于阿拉伯人曾经的妥协而公开向阿拉伯国家施压,例如与更多的犹太人建立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现在正是奥巴马使用以前积累的政治资本的时候了。
最后,奥巴马应该亲自去以色列,直接同以色列人民对话,就像布什以前常做的那样。正如Bradley Burston所说的:与他们开诚布公的面对面的交流,最重要的是“b'gova ha'einayim, 'at eye level”。
Levey,一本名叫“闭嘴我正在交谈”的回忆录的作者,在回忆录中指出:我在以色列政府中所学到的外交课程的内容构成了我的第二本书,怎样再不离开公寓的基础上维持中东大约六个月的和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