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力学真有生死存亡的问题么

[复制链接]
查看: 1913|回复: 0
发表于 2010-9-20 06: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被排除在基础学科之外

力学真有生死存亡的问题么?虽说还没这么严重,但1978年之后,力学在我国的地位确实有那么一点问题。从世界范围看来,作为基础学科的力学学科的存在性稳如泰山。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盟有几十个成员国,它组织的ICTAM,即“力学奥运会”,每届有千余人参加;国际上力学类的刊物成百上千;知名力学家为数甚众。

可是在我国,虽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化天地生力这7大基础学科的地位从来就非常明确,始终各占一席之地,力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0多年来从未摇摆过,但在制定全国性的科学规划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最明显的例子是:1978年,在制定新一轮科学规划时,一开始,只提“数理化天地生”,偏偏把力学排除在外,幸好以周培源、钱伟长、谈镐生等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力学家拍案而起,据理力争,争回了力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的地位。可是,在近期的我国中长期科学规划中又出现了类似问题;在最近的科技部一些规划中重又把力学排除在基础学科之外,经过新一代力学界的院士们再次鼓与呼,局面才发生了转机。

不乏大家、不乏业绩的力学学科

在“文革”前的17年间,我国还是比较重视力学学科的。早在1951年,钱伟长先生就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创建了力学研究室,成员有著名力学家、物理学家周培源先生和航空力学家沈元先生,随后,有当时的青年才俊胡海昌、林鸿荪、庄逢甘、郑哲敏等加盟;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立即与钱伟长等联手,筹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1956年1月该所正式成立,由钱学森、钱伟长担任正副所长,1956年郭永怀回国后,成为另一位副所长;1957年2月由钱学森、钱伟长、郭永怀等力学家发起创建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由钱伟长和郭永怀先后担任班主任,共办了三届,学员近400人,为我国培养了力学及其应用方面的骨干力量;1958年经钱学森周游全国,到处游说,全国高校涌现了几十个力学专业。

近几十年来,力学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力学研究做基础,就没有航空航天航海事业、海洋开发事业、建筑工程事业亦即所有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发展。

认识的局限性

力学学科既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又是有广泛应用的技术学科。但在社会上,对力学的认识依然有局限性。其根源是:

第一,人们在知识上的局限性。除了一些理工科的学人对力学的知识架构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多数人只认为力学是物理学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他们不知道力学早在二三百年前就已与物理学“分家”了。

第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不少人过于强调力学的应用性,把它当作一门普通的技术科学。

第三,由于宣传上的薄弱性,长期以来,力学界一直没有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力学科普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