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书法致哀 -- 书法的历史

[复制链接]
查看: 1344|回复: 0
发表于 2009-8-2 03: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已经不记得怎么写花体的“Z”了。至于其他字母,写出来笔触也是柔弱无力,笔画僵硬呆板,歪歪扭扭的。这可不是我没有努力的结果。还是小学的时候,我就属于不厌其烦地用粉红色的铅笔在“i”上加小圆圈的那类女孩。我还尝试了不同版本呢,有段时间,我执着于写个两层的“a”,就是用很多种字体都有的那种奇特的写法。但是全部是用印刷字体来写的。我属于“Y”一代,即脱离花体的一代。我后面的这一代孩子全是科技通,他们已经不知道互联网发明之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了,他们每天发的短消息跟说的话一样多。对于他们,一手好字的重要性更加微不足道了。我们正在面对的是书法艺术的消逝。    现在的80后们有一手标志性的字迹:结构松散、字体幼稚,而且几乎没有人会用花体了。对此,最简单的解释是,现在电脑打字已经代替了手写。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特殊教育和文学教授史蒂夫.格莱姆却不这么认为。认为孩子们之所以没有写好字是因为没有人逼着他们去写。”写字已经不再是国家积极倡导的一部分。“他说。
    早在20世纪20年代,花体字就逐渐退出了潮流圈。当时的教育者们认为儿童是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印刷体,而不是花体来学习的,因此在练习写字的时候,也应该练习写印刷体。到了二战时期,印刷字体美国已经相当普及了。现在,孩子们通常在幼儿园学习印刷体,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花体。不过,通常他们到头来两种字体都是一塌糊涂。几十年来,写字课已经从原来的平均30分钟每天减少到了15分钟。
    全国最大的写字教材提供者Zaner-Bloser提供从一年级到八年级的教材练习,不过,他们也承认现在很少有学校买三年级以上的写字教材了。之前经营书法学校的两个人合作建立了这家公司。那个时候的商务文件还是用手写,公司偶尔会根据当时的文化品味和需要修订字母表。
    手写字体从来都不是静态的。清教徒们曾将他们觉得奢靡繁杂的字母进行简化。19世纪的美国开始流行圆形的、带有韵律的斯宾塞式的风格。(想想可口可乐吧,这个公司的标识就算是图书管理员也能写得出来。)然而到了20世纪早期,1984年出版的《帕尔默教你商务写作》一书使得简单朴素的风格开始流行起来。
    最近的一次转变发生在1990年,这一年 Zaner-Bloser 将所有表面的花头从所谓的”Zanerian"字母表中去掉。公司的产品总经理凯思林.赖特回应说 “这些(被去掉的)字母的确好看,有装饰作用,但这不是手写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思想。” 变化最大的是字母Q,当时有美国邮政服务局抱怨人们写的“Q"常被雇员们误当作”2“。
    我是在1990年读的三年级,也就是字母表开始改变的那一年。在伊利诺斯州威尔米特的中心小学的琳达.加西亚曾经是我的老师,她说我们那一届是最后一届学习花体字的学生。”有段时间,我把两种写法都写给孩子们看,但是新的字母表对他们来说更加容易,所以我就用它了。“
    加西亚已经教了32年书了。她说她的学生们把花体字当作一次“通过礼”,他们对于学习这种字体一直充满着兴奋之情。可是一旦离开了她这个班级,事情就会发生改变。加西亚不知道高年级的其他老师会不会强调手写,她也经常发现她的学生又开始用原来的方式写字。“他们又开始写那种松散、扁平的字体了,” 她说,“手写正在成为一种逐渐消逝的艺术。”
   究其原因?科技进步只是一部分。《教育心理学日志》的二月刊上的一份研究显示,只有9%的高中生在课堂上用电脑超过一次。与其说是电脑造成了手写的衰落,还不如说是标准化的测试是始作俑者。1983年政府划时代地发布了名为 “危机中的民族”的报告,报告主要讲述了公共教育的混乱情况,并宣布了标准化测试时代的到来。2002年通过的 “一个也不能少法案”更是把标准化测试推向了新的高潮。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教授、美国书法历史的作者塔玛拉.桑顿说 “现在的学校,一切以考试为准。如果这们东西不在考试范围内的话,学习它将会被视作浪费精力。” 加西亚也同意这个说法,“在测试会考的东西和其他孩子应该知道的东西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 阅读是考试内容之一,但书法不是,因此书法就不重要。”换句话说,学校关心的是孩子们会不会阅读,至于书法,就随他们去了。
   字不好真的就不行吗?对于医生来说,确实如此。表格上、处方签上难以辨认的字迹每年都使数千人死亡--字迹与工作表现似乎扯不上什么关系。除了偶尔会写张购物清单或者百事贴外,大多数成年人都不怎么写字了。艾米丽邮政局建议寄一张手写的感谢条,不过至于是用花体字还是印刷字体写则无所谓,只要整洁就行了。然而在学校越来越不重视书法的情况下,似乎连整洁也成了奢求。
    “我担心花体字会像拉丁文那样,有一天我们自己也看不懂了,” 加西亚说。“要是50年之后,孩子们连独立宣言都看不懂了,那我们该怎么办?”
    我一点也不担心我再也不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我写的印刷字体将一直是又圆又胖,看起来像是12岁的小孩写的。坦白说,独立宣言已经很难让人读懂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满了社交网站和疯狂的探花,我们发的电子邮件越来越多、打的短消息越来越多、和更多的人保持联系。也许这算是个权衡吧,我们愿意为了追求速度放弃美感,为了效率放弃艺术。哦,还有,我们是有点懒了。
    花体字的消逝部分是因为一个循环逻辑。这个逻辑是来自纽约的15岁的亚历山大.麦卡特强烈支持的。因为一手烂字,他不得不带着电脑参加标准测试。据美国教育部预测,仅0.3%左右的高中生受到这种特殊待遇。麦卡特的妈妈用尽一切办法来提高他的书法水平,甚至还带他去看医生,可是这个小青年却对自己的特殊状况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享受。“我有些想一直这样坏下去,” 他说。现在,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