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新型热机的循环工作 以下为新型热机的循环工作过程在P—V图上的表现。见图8的P—V图,其中以绝热可逆过程的P—V 线a’、a作为参照。开始,新型热机从某一始态A点{P2、V2、T2}进行绝热准静态压缩。由于同时利用了热机内金属的热胀物理性质对外做功,已知其绝热线b来得(比a’)平一些。达到终态B点{P1、V1、T’1}后,同时消除了熵——温差增大。为了使热机能够回复到始态A点{P2、V2、T2}上,就先要进行部分体积的高温恒温可逆膨胀达到B’点,(B’点取决于金属的物理性质对外做功的量),然后再从B’点进行余下部分体积的绝热准静态膨胀。由于同时利用热机内金属的冷缩物理性质对外界做功,所以其绝热线c(虚线)来得(比a)陡一些。最后正好回到始态A点上{P2、V2、T2}复原,从而在P—V图上构成了循环。
图8
新型理想热机的循环工作过程
据能量守恒可知:新型热机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对外做功W热性质功,高温恒温可逆膨胀输出了有用功,故它每一次循环工作输出的有用功为:W有用功 = RT1ln V B’/ V B + W热性质功 =2 W热性质功。已知固体物质的热胀冷缩、热磁、热电这样几种物理性质,它们放入新型热机之中表现,必然要反映出自然界还存在一个热动力原理。现代出现了日本研制的“热磁发电机”、中国制造的“无偏二极管”都应用了这个新的热动力原理。 结语:在卡诺热机之中放入取出固体物质改变热容或者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对外做功改变热容,当两者改变的热容量相等时,热机的这两种循环工作过程中气体输出的最大膨胀功或者补偿最小压缩功(忽略或者不考虑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对外做功w)完全等效。区别在于前者改变的热容表现为痕迹,后者改变的热容表现为有用功。痕迹和有用功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 新型热机利用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对外界做有用功,卡诺热机利用温差对外界做有用功。两者利用的热动力原理不同。新型热机利用的热动力原理是: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使热完全转化为有用功,同时消除熵。 实际应用“无偏二极管”利用固体物质的热电性质在恒温中能够直接把热量转化为电流输出做功,这时,如果再把固体物质放在热机内进行机械的膨胀和压缩的循环工作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固体物质的热电转化可以省略机械的膨胀和压缩循环过程。上述固体物质的热电转化输出的电流特别微弱,难以实用。如果人工构建固体物质的热电转换能够在恒温之中达到实用,但是,实现输出获得实用的功率则需要几百年以后。今后,根据这个新型热机的热动力原理探索物理,人类就有希望在能源问题上得到解放。 参考文献
[1] 印永嘉、李大珍编:《物理化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修订本。
[2]
靳海芹 ,王筠.热机及其效率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 8)
[3]董艳红.卡诺定理的证明[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4)
[4]路俊哲 ,吴建琴 ,马晓栋.关于熵的理解上的几个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
[5]李勇,熊琨.准静态过程中p-V图的应用浅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
[6]吴建琴,马晓栋.循环过程的基本特征[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7]孟振庭.热量概念的进一步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日本新技术情报志[R].1983(10).
[9]徐业林.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的研究[M]. 第一版.科学出版社,1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