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洲)发展模式破产了?

[复制链接]
查看: 1724|回复: 2
发表于 2009-5-25 04: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gb2312-855714.html
英国《金融时报》:亚洲发展模式破产了
基本论点,还是老几样:
1、这种模式的生产能力远超生产国的消费能力,无出口顺差则无以为续。
2、美欧必将缩小逆差,甚至转为顺差。
3、中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转型,所以无法以内需替代出口。
4、中国目前的状况是假象,反弹无法持续,生产能力持续扩大,内需显得更加弱。银行坏账上升,将导致未来抑制内需的扩张。
其结论: 由于亚洲国家,当然主要是中国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没有及早进行经济和政治(早料到会提这一点),something might happen.

我的疑问:
1、中国的内需启动需要的时间长还是欧美转换消费模式需要时间长?这两者是否不会互相影响并出现变化的反复?或者说变化的趋势已定,一点反复都不会有。
2、根据老广以及最近经济学人文章的说法,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只在5-10%之间,这个比例的贡献部分受损会导致何种程度的“something”?是不是中国不可承受之重呢?
3、欧美消费模式的转换会不会产生什么“something”呢?
作者Michael Pettis最近似乎很红,俨然中国通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5 05: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消费模式转变在两者都会相对较慢,这不是能一下子转过来的,没一两代估计不行。
第二点经济学人5-10%对中国的贡献这个数据是否有些保守?如果只有这么些,贸易逆差不会有这么大吧?
外国资本唱空中国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Michael Pettis是高盛集团下的,那就make sense了。他们靠唱空,自己悄悄买入,赚了盆满钵盈,你看人家雷曼兄弟经济危机要破产,高盛逍遥坐泰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6 03: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通常喜欢用似是而非的数据推断出某个吸人眼球的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