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稿让人更坚强

[复制链接]
查看: 2951|回复: 1
发表于 2010-5-24 09: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hhuang 于 2010-5-24 09:09 编辑

转自http://wchj.blog.sohu.com/43159454.html,好像也是转载的,但现在找不到原文。其中的chinese rejection在很多地方看到过,例如
Rotten Rejections: The Letters That Publishers Wish They'd Never Sent

http://dzl.legaltheory.com.cn/info.asp?id=13999 罗伯特·福尔夫德吴万伟
即使天才作家也常常收到退稿信。
我的一个朋友曾收到杂志编辑的一封让人震惊的退稿信。上面说文章太好了,它会让读者期待其他文章也同样好,而这个愿望就本刊物现有作者群的质量来说根本做不到。因此,我们只好。。。
我的朋友巴福莱德(Baffled)把这封信拿给一个老编辑看。这个编辑看后又惊讶又高兴,说“天哪,这是中国式退稿信。”(Chinese Rejection)
中国式退稿或许是都市传奇,但是在出版界存在至少50年了。它是否真的来源于中国呢?是否有人使用全文向作者解释为什么稿子被拒绝了呢?没有人知道。虽然如此,它已经被发表过多次了,现在还出现在很多网站上,据说是从中文翻译过来的:
“我们以十分激动的心情拜读了您的大作。如果发表您的文章,我们就无法再发表任何水平低于您的文章了。在未来的一千年里再看到达到与您作品同等水平的文章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非常遗憾地退回您的天才文章。我们一千次地恳求您原谅我们的近视和胆怯。”
不管措辞如何,退稿信在人们的文字生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某些领域,它一再上演就像不断出现的噩梦。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刚开始一连四篇小说的手稿遭到出版商的拒绝,其中一家出版商还告诉他别再给人家投稿了。布莱恩·摩尔(Brian Moore)的第一本伟大小说《朱迪斯·赫恩》(Judith Hearne)被十多家纽约出版商拒绝,最后一家英国出版社相中,让他开始了作家生涯。
加拿大著名的科幻小说家罗伯特·索耶(Robert J. Sawyer)最近注意到他的写作生涯中共收到142封退稿信。他总是当天就把退回来的稿子就重新发出去,给另外一家刊物。有篇小说被退稿18次。在第19次寄出的时候被接受了,出版几天后就被选入小说集里。
关于这个话题,常常被引用的一本书《倒霉的退稿:文学伙伴》(Rotten Rejections: A Literary Companion (1990)是安德列·伯纳德(Andre Bernard)所作,确实尽最大努力安慰那些遭受退稿信痛苦的人。
伯纳德的主题是编辑没有能识别出天才来。他喜欢讲某某编辑拒绝了某些作家的稿子的故事,这些作家后来都成名了或者赚了大钱了,让编辑感到丢脸。
想象一下我在墨贝理街看到的西奥多·苏斯·盖泽尔(Theodor Seuss Geisel)又名苏斯博士(Dr. Seuss)的第一本童话著作在1930年被27家出版商拒绝,其中一家给出了解释“该作品和市场上的其他儿童书籍差别太大了。”第28家出版商接受了,在接下来的50年里,苏斯博士的书销量高达4亿本。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在《法兰西新评论》(the Nouvelle Revue Francaise)工作时,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寄来了正在写作的书《追忆逝水年华》(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的第一部分,纪德(Gide)大概看了看,认为它太势利,就退回了。这个决定后来被他称为“我一生中做过的最懊悔的事。”
乌苏拉·勒奎恩(Ursula K. Le Guin)发表了1968年她的代理人收到的退稿信,试图鼓励收到退稿信的作家。“这本书无休止地纠缠于细枝末节,故事情节本身好像绝望地陷入泥沼,让人难以卒读。整体上看全书干巴、憋闷、没有空间,小说本来拥有的戏剧性和震撼力完全消失,经过一段时间后也许成为新奇的东西。《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的手稿因此被退回。”
《黑暗的左手》被另外一家出版社发表后,认为是科幻小说的里程碑,还出现了很多简装本,2000年的最新版已经让勒奎恩(根据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的说法)成为美国的经典小说家之一。
正如任何规则都有例外,现在加州有家刊物专门刊登被拒绝的手稿。该杂志的名称很独特《退稿季刊》(Rejected Quarterly)(说它独特是因为一年出版两期)该杂志发表你在其他杂志上是无法看到的“达不到出版标准的小说”,因为别的杂志已经拒绝了。向这家杂志投稿的人必须附上5封退稿信。编辑部的宣言是其他杂志要的稿子,我们坚决不要。没有任何别的文学刊物有这么严格的标准。我们接受自从1998年以来的退稿。”
自由作家承受不起脆弱的自我。能够在《退稿季刊》发表文章也是一个增强自己信心和决心的方式,挑战那些不断拒绝他们的编辑。还有些作家非常自豪地展示他们收到的退稿信。有些人把退稿信贴在浴室的墙上。有些人更有创意,比如乔治·范瑟琳(George Fetherling)就用退稿信制作成漂亮的拼贴画,镶了框子后卖掉。
这些行为是自豪地展示他们的胆量和坚强,和海德堡大学毕业生的喜欢炫耀身上决斗时留下的伤疤的习惯相似。尼采谈到世界上的作家时说(是否真的说过,存疑)“没有把我杀掉的人肯定让我更坚强。”我很清楚他想表达的意思。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加拿大电影的评论遭到《教科文组织信使》(the UNESCO Courier)的拒绝,那是多么尴尬啊。更糟糕的是,这是他们让我写的评论。如果你能承受这样的难堪,你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忍受的了。
作家收到退稿信后往往感到编辑很残忍,其实事情可能更糟糕。1960年早期,当肯·勒佛利(Ken Lefolii)编辑《麦克林》(Maclean's)杂志的时候,我,肯和责任编辑彼得·左斯基(Peter Gzowski)都收到曾经在我们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美国作家理查德·格曼(Richard Gehman)的圣诞礼物。那是巨大的橡胶印章,上面只有一个字,用黑色德国歌德风格的字母写的“狗屁”(Horseshit)。
肯·勒佛利说“它能节省编辑的劳动”。许多稿子确实只配得到这样的待遇,但是我从来没有用过这枚印章,我觉得同事们也不会这么做。我们是否太感情用事了呢?或许吧,但是我们要想想子孙后代如何判断:编辑有眼无珠,不能发现天才。更可能的是,我们要记住自己不可避免地也会收到退稿信的。
译自:“Whatever rejects us only makes us stronger” Robert Fulford

http://www.canada.com/components/print.aspx?id=df4d1687-1590-4ebd-9298-5942496b8b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4 22: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学术期刊上已经有negtive results可以发布,好像还没有《退稿季刊》这样的学术杂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