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X线方面的分期

[复制链接]
查看: 1287|回复: 0
发表于 2010-12-31 1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供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多侵犯中年人,常导致严重髋关节功能障碍,是目前常见而又难治的疾病之一。  关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分期,自1980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在文献中报道的方法较多,如佐佐木(1986)四期分法、山本(1984)五期分法、松野(1984)五期分法、Bonnarens(1985)五期分法、Ficat(1985)六期分法、Marcas六期分法、国内学者四期分法等,各自均不完全一致,但在晚期基本统一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目前尚无国际上统一的标准方法,现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各个分期加以阐述。同时,结合作者的诊治经验,在Ficat分期基础上加以详尽的叙述。
  1.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和骨质改变的轻重不同,其x线的表现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以国内学者金黄南、张雪哲等论述居多。
  (1)早期:可见骨质弥漫性稀疏,股骨头无变形,关节间隙不窄,但骨密度不均匀,有局限性骨密度增高、硬化,且范围不等。同时在骨密度增高区的边缘有斑片状密度减低区,或股骨头持重区的软骨下骨折,表现为新月形或带形透光区,典型者呈剥苹果皮样改变,此种改变对早期诊断很有帮助,此外股骨头坏死可凹陷呈碎片状,此为重力作用的结果。
  (2)中期;股骨头轻度变形,关节面塌陷,正常的弧形曲线消失,出现台阶征。骨密度仍不均匀,出现囊样破坏区,周围可有新骨增生,此期关节间隙可正常或变窄。
  (3)晚期:股骨头明显变形、塌陷、压缩、变平,密度不均,常见骨质硬化及囊状相间。股骨颈粗短,髋臼受累,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如髋日缘及股骨头边缘有明显骨赘形成,且常伴有脱位。
  2.Zinic和Marcus等结合临床和X线表现将股骨头缺血坏死分为4~6期,其中有移行阶段。 Marcus的临床X线分期为6期。
  Ⅰ期:X线片有轻度密度增高成点状密度增高区或减低区,甚至可以阴性。
  Ⅱ期:X线密度明显增高(全部或部分),头无塌陷,有分界明显的骨硬化区。
  Ⅲ期: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扇形骨折多见,而新月征较少见到。
  Ⅳ期:股骨头扁平或死骨区塌陷。
  Ⅴ期;死骨破裂,关节间隙狭窄,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
  Ⅵ期:股骨头肥大变形,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部分有半脱位。
  3.Arlet,Ficat和Hangerfard5期分法;
  0期  (称为前临床期)(preclinealstage)。此期无临床症状,X线平片亦无异常所见,称为静默髋(silen thip)。

  I期  (称为前放射线期)此期为最早临床表现,约有50%的患者可出现轻微髋痛,负重时加重,检查示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活动受限最早出现,强力内旋时髋关节疼痛加重,标准x线片可为阴性,也可见散在性骨质疏松或骨小梁界限模糊。
  Ⅱa期  (坏死形成,头变扁前期)临床症状明显,且较I期加重,标准X线片示广泛骨质疏松,散在性硬化或囊性变,但头的外轮廓未中断,关节间隙正常。
  Ⅱb期  (移行期)此期临床症状明显,头轻度变扁,塌陷在2mm以内,关节间隙正常。
  Ⅲ期  (为塌陷期)临床症状较重,标准X线片示头外轮廓中断,有半月征,塌陷大于2mm,有死骨形成,头变扁,关节间隙正常。
  Ⅳ期  (骨关节炎期)临床症状类似骨性关节炎表现,疼痛明显,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少,x线显示头塌陷,边缘增生,关节间隙变窄,Shenton线不连续,髋关节半脱位。
  4.Ficat和Arlet(1980)根据缺血坏死时,骨与关节软骨病变在X线上的征象与功能检查结合起来,提出如下这种分型对某些有症状无x线征象者结合功能检查,可达到早期诊断目的。因骨软骨型的特点是早期即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即一开始病变就侵犯关节软骨,而关节软骨在x线显影不明显,需有特殊x线机,在这里不加以赘述。现将骨型分期加以介绍。
  Ⅰ期:髋痛僵硬,活动受限,而x线没有特殊征象,或有骨小梁轻度不匀,或斑点状稀疏区,骺线或关节间隙均无变化,也可把此期称为0~1期,此期适于作血流动力学;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或髓芯活检等综合检查。
  Ⅱ期:整个股骨头外形及关节间隙正常,根据骨质变化又分为三型:
  A型(疏松型):负重区有弥漫性骨质疏松;
  B型(硬化型):在股骨头圆韧带区有囊性变,周围清晰,而头呈均一致性硬化改变,有时呈多少不定的斑点状硬化,此型可能为骨坏死的修复期,预后较A、c型好.
  C型(混合型):有透光和硬化区混合存在,硬化区常位于头颈交界区。
  Ⅲ期:股骨头连续性断裂,在侧位片或断层片上,可能见到头顶端有塌陷或变扁,与髋曰接触缘处明显。死骨局限于相应受压部位,死骨可有断裂和嵌压。出现新月征,死骨呈圆锥状下陷。
  Ⅳ期:股骨头进一步坏死,关节间隙变窄,并呈典型的骨关节炎改变,臼顶变形以与扁头相对应,圆形关节变为椭圆形状。关节功能障碍,只保留伸展功能,而外展和旋转功能完全丧失。
  5.在Ficat分型基础上,结合功能检查,分出四期六型:
  Ⅰ期  其特征是无放射学异常征象。只有一过性的关节僵硬和疼痛,通常伴有关节活动的一定限制。休息后症状缓解,在X线片上无阳性结果所见,偶尔可见到均匀一致或斑点状骨质疏松区。由于缺乏血液动力学、同位素和组织病理学方面的检查,使诊断往往不能成立。

  股骨头上端有散在斑点状骨质疏松
  Ⅱ期  此期特征是x线片上出现骨重建迹象,但股骨头外形或关节间隙无任何变化。持重,站立较久出现髋关节疼痛。此期又分为A、B两型:
  ⅡA  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骨质稀疏呈弥漫性,有明显的重叠影像,可累及髋臼。整个股骨头中心呈均匀一致的骨质硬化带,分界比较明显,其周围可见点状、片状密度减低区及孤立的囊性改变。
  股骨头内上有点状片状密度减退的囊性变
  ⅡB  其特征是有骨质密度增高与密度减低区混合存在,一般多见扇形或软骨下骨折,偶可见到新月征(系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或塌陷的征象)。新月征的出现是骨小梁坏死的前驱征象。
  Ⅲ期:此期的特征是软骨下骨小梁的连续性出现断裂,有明显的囊状改变,周围常有硬化缘,因软骨下骨折而使股骨头变扁,主要在负重区。因覆盖的软骨仍保持正常,故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微狭窄。髋关节疼痛轻微,但较持续,休息时缓解不明显。
  Ⅳ期:其特征是软骨下骨坏死的进行性扩大,表现为关节间隙的狭窄和典型的骨性关节炎改变。此型也分为二期:
  ⅣA:股骨头进一步变扁并受压缩,头的内外侧面均塌陷,关节间隙变窄,在头软骨下骨下方和髋臼负重部位可见小骨赘和囊性改变,也就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征象。
  ⅣB:股骨头部与髋臼进一步压缩和破坏,并有关节退行性变化,使坏死与关节炎不再能截然分辨。为适应股骨头的扁平畸形,髋臼顶也随之发生变形,由球状体关节变为圆柱体关节,部分病例股骨头碎裂,也可见股骨头骨折。虽然保留了较大屈曲范围,但是却导致外展和旋转功能的全部丧失,即半脱位征象。
  股骨头变扁,关节间隙消失, 有半脱位。
  股骨头塌陷明显,关节间隙变窄,有关节炎征象。
  股骨头变扁畸形,骨密度不均,关节间隙变窄。
  股骨头上部骨密度不均,囊性变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