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布局"

[复制链接]
查看: 1228|回复: 0
发表于 2009-6-13 07: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海军"布局"
——对美军海洋控制权的挑战

美国对海洋长期的控制权未来将面临威胁。国防部最近报告称中国海军正在以飞快的节奏迅速现代化。目前,制导导弹、核动力攻击潜艇以及柴电混合动力攻击潜艇已经列装中国海军,中国还在发展超视距雷达和新一代的反舰型巡航导弹,甚至可能成为全球首个研发反舰型弹道导弹的国家。近来,中国舰艇不仅在南海骚扰美国海军非武装船只,而且据日本方面报告,中国很可能在2015年前建造完成两艘常规动力航母,在2020年前开始建造另两艘核动力航母。

不仅如此,一份由解放军出版的很有影响的报纸最近对“国家利益防线”概念进行了阐释,为上述“战力投射”计划做了很好的注脚:国防概念将扩展到有中国利益存在的全球所有区域。

不幸地是,这些动向并没有在美国国内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人觉得,中国只是个潜在的威胁,对中国企图建造航母带来的担忧远比不上朝鲜和伊朗发展核武器所带来的恐怖效应。然而,中国本身就已经是“有核国家”,其野心还远远超过它的老朋友朝鲜和新朋友伊朗。

尽管流氓国家核武化确实值得警惕,但中国崛起对美国利益、全球稳定和世界安全构成的威胁更加可怕。就像美国太平洋司令部长官提姆斯·凯廷上将(Timothy Keating)说的那样,中国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行动能证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应该对其发展航母的计划拉响警报。

当然,中国发展现代化海军的努力无可厚非。中国经济严重依赖海运,所以海上航线的安全是中国安全的重中之重。没人能说中国向非洲东海岸派出护航舰队有什么不对。

鉴于中美两国利益在多方面存在分歧,仔细掂量一下中国海军发展对美国的不利影响十分重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航母并向中国外海派出护航舰队的原因绝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中国商船。中国一直试图改变亚洲的力量平衡,努力消除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解放军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实力显著增强。空军在未来的十年中按部就班地将拥有该地区最大的航空战斗群;海军则不断发展远洋打击能力并且以空前的速度建造着潜艇,现在又下定决心要拥有航母编队;陆军已经完成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包括核导弹部队),强化了战略打击力量。总之,中国在没有任何可见的外部威胁下却致力于发展相当可观的“战力投射能力”,而且其最尖端的数码和航天武器都明确针对美国的各个软肋。尽管中国的战略计划并不向外界公布,其整饬军备的意图毫无疑问地就是要再次成为亚洲主宰一起的力量。中间的绊脚石只有美国。

所以,中国将要建造航母的举动显然不受欢迎。中国过去就从不回避使用炮舰外交的手段,最近骚扰美国无畏号测量船的例子也表明,中国海军在亚洲不会是一支保持地区稳定的武装。凯廷上将表示,“无畏号事件绝对是个不详的信号。中国在海上,尤其是在南中国海,将采取一种咄咄逼人的态势。他们不会愿意接受那些既有的游戏规则的约束。”美国海军必须紧盯中国方面的动向。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一直承担着保护亚太地区海域安全的责任,即将出现的中国航母将使情况变得极为复杂。中国航母游弋亚洲海域的前景令台湾、日本、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寝食难安。印度目前已经高度关注中国实力对印度洋的渗透,如果中国航母出现在这一水域将毫无疑问地引发地区海军军备竞赛。二战后,美国对亚洲安全的承诺阻止了军备竞赛的产生,也保证了这一地区能够和平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亚洲能够拥有那么多经济奇迹的原因,中国也不例外。中国航母以及不断扩展的“国家利益防线”只会给亚太地区带来不稳定,将众多国家引向一条谁也不愿意走的路,除了中国。

中国拥有航母不仅将给亚太地区带来不稳定,一旦解放军拥有了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其它地区也将进入其打击范围。中国海军的实力将令美国在亚太和其它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复杂化。举例来说,如果美国考虑对伊朗或非洲的恐怖分子训练营采取军事行动,摆在波斯湾或地中海的一艘中国航母将令所有的战略计算天翻地覆。

鉴于中国大规模整饬军备,军事不透明和经常性地对外挑衅,中国绝不应该被视作一个负责任的全球性大国。中国的亚洲邻居们对中国的各种举动、用意以及解释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无疑是明智的,美国也应该这样做。一个中国航母战斗群四处游弋的世界将是一个缺乏稳定与安全的世界,可悲的是,没有人都够阻止这一切的最终发生。国防部报告指出,中国船舶业拥有制造航母的能力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解放军已经开始训练海军飞行员以适应舰载机的操作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依然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应对。中国航母下水至少还需要6年,形成战斗力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至少还要再等11年。为应对这最终的挑战,美国现在就不能松懈,军方必须马上着手研究中国航母的反制措施。

奥巴马总统不应该让短期的经济和安全问题遮蔽了自己的眼睛而忽视长期的国防需要。我们都希望中国在未来能够证明自己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但良好的愿望绝不能成为制定政策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