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万里长城
杰弗里.N.瓦萨斯特罗姆
倘若今日出生,您愿意成为中国人还是印度人?
对大部分读者而言,中印对比屡见不鲜。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印度虽然较慢却慎重有加;中国走共产主义道路,印度则是复杂难懂的民主国家,这些层面的两国关系都经过了精细解剖。至于在工业化竞争中谁者更胜一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讨论哪个国家让人民生活更好,一个简单的问题却一针见血。在正式场合,这个问题少有人敢提及:倘若今日出生,您愿意成为中国人还是印度人?
第一位说中文的驻京印度记者,生于德里的帕拉维.埃亚尔在她颇为抢手的新书中讨论了两个国家,谈到了这个棘手问题。她说,最好的选择是高种姓印度男性,因为他们的政治自由必然高于任何中国人的经济机遇。要是这个选择行不通,她就希望成为一名富裕的中国女性,这样就不用像同等地位的印度女性一样受到低文化程度或者参与公共事务限制的困扰。如果要在穷人中做出选择,那她就去中国。虽然印度的厕所清洁工有投票权,但是比起中国厕所清洁工,他们就真的活得似人非人了。
如果说埃亚尔在京居住五年,因而不愿做出这个在她的著作《烟雾.镜子——中国历程》问题的定性选择,没错。她和许多渐渐了解中国的外国友人一样,没有恒久的观点。对蓬勃发展,走向世界的中国解析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她在这里经历了风风雨雨。埃亚尔不仅曾亚洲生活,而且有西方生活体验,她在北京不仅当过记者,而且还曾经任教;她知道自己的同胞怎样看中国,也知道中国人眼中她的故乡。借用旅行文学家皮科.艾尔拼合的一个词,埃亚尔正是在引领我们的过程中需要的那种“世界性灵魂”,让我们看到一个正在改变世界,而同时接受世界改变的中国。她的著作去年九月在印度出版,反响热烈,这部书用全新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那些通常在国家之间被忽略的问题,比如两国流亡者的真实经历。
此书部分回忆,部分报道,涵盖了2002到2007年之间的种种:从蓬勃发展的中国为创业瑜伽导师提供的独特商机,到非典恐慌,再到埃亚尔抢鲜尝试的高科技高纬度的青藏铁路。经过在英国和美国的学习,埃亚尔来到北京成为英语教师,继而成为《印度教徒报》的驻中国记者。
外国人看中国,难免受到其国度影响。埃亚尔让人耳目一新,很坦然地承认了这一事实。她知道自己的印度背景赋予自己的看中国崛起视角,比大部分人都要有趣的多。对于许多印度人来说,中国和印度地缘接近,但是神秘难解,而在哲学方面又相去甚远,他们看待中国总是抱着复杂的感情——恶心(比如“奇怪”的食物),不屑(有限的自由),嫉妒(摩天大厦,发达交通,奥运会)。埃亚尔对这些态度有些不屑一顾。但是当谈及那种对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滴水不漏的机场公路的眼红之时,她的无比敬畏让我们得以了解,为什么南亚国家会对这条东方巨龙的崛起惶恐不安。
《烟雾.镜子》一书中,埃亚尔一直在中国的人、地、事之间变换视角,并对印度同类反复思考。同样,她还让我们悄悄知道,其他印度人怎样评价中国人,中国人又怎样看待印度。我们接触了按钮贸易中的“孟买买主”雅耶什:“我们需要中国式的政府,没有结盟,直截了当。”还有不停抱怨在中国做贸易中烟酒往来的印度银行代表尼佳米,他说“这让我们印度人无法在此适应。欧洲人在这儿倒是快活……不少还娶了中国女孩,他们觉得这儿的饭菜很合他们的胃口。”
西方人看来,埃亚尔的著作——讨论了中印的紧张关系,两国的不同点,经济腾飞——可能有点姗姗来迟。一年前,西方媒体中两国图腾铺天盖地地成对出现。“龙”和“象”联合起来会对西方造成怎样的威胁,成叠的文章都忧心忡忡——而对两国的巨大市场,又都垂涎欲滴。评论家们对中印发展道路的不同夸大叙述,而对两国之间的共同点(比如同样在50年代之后执著于五年计划)又未曾注意。他们中间有丹麦政治科学家格奥尔格.索伦森,美国商业古鲁杰克.韦尔奇,也有许多总是被用来印证全球化、民主和独裁这些主题过于简单化的印度公众人物。
当然,这都是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大选和孟买毁灭性恐怖袭击之前。而现在,中印重塑的方式再不是像几个月之前那样一样引人注意。今日市场多米诺式地倒下,而关于中印那些令人恐慌而生机盎然的唠叨现在好像都已经偃旗息鼓——但是还没有全部消失,可能只是暂时,而且在各个地域之间也存在差异。
说起“没有全部消失”,我们不妨想:就在最近,在Google中搜索Dragon and Elephant(龙和象),出现500万结果;而曾经叱咤风云的Eagle and Bear(鹰和熊)只有531,000。”再来说这个“只是暂时的”:经济危机不管影响多么深重,我们一定会看到两国在全球市场上愈发举足轻重,一些分析师已经开始推测,这次金融危机可能最终会给这些崛起的国家一个缩小同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差距的机会。还有“各个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呢?记住:美国报张头版可能没注意,但是10月末的《印度教徒报》就已经刊登了关于俄国的特别报道——他们宣布计划进一步同中印合作,用这两国国家取代从前欧洲国家主要贸易伙伴的位置。
从这方面讲,《烟雾.镜子》的出版恰逢其时。当中国和印度的双方竞争,以及对其激动人心崛起的执迷重新回到西方人的眼界——走着瞧吧——我们就会从埃亚尔的文化优势视角和细致入微的诠释大受裨益。她没有持老掉牙的“龙和象”陈腐论调,自然为我们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更好的向导。那么现在再来回答两个国家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谁又能比心怀对祖国热爱,而又对旅程充满好奇的埃亚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