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学想法 学术文库 学术文献 浏览文献

有读书笔记判断是宇宙的最基本性质

shbcomeon 添加于 2012-3-20 16:32 | 3961 次阅读 | 1 个评论
  •  作 者

    孙洪波
  •  摘 要

    “判断”是比客观实在性更基本的宇宙性质。
  •  详细资料

    • 关键词: 判断 宇宙性质
    • 文献种类: Misc
    • 发布方式: 公开的
  • 学科领域 人文社科 » 哲学

  •  shbcomeon 的文献笔记  订阅

    判断是宇宙的最基本性质
    前言:
    本文是《判断和物质产生意识》的续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8a715e0100qwgn.html)。在阅读本文之前,请务必要先阅读《判断和物质产生意识》。本文是要阐明《判断和物质产生意识》中没有说明白的三个问题:什么是判断?判断有哪些?为什么高级的判断是有意识的?虽然《判断和物质产生意识》有不成熟的地方和不正确的地方,但是我不打算更新那篇文章,而是发表新的文章来不断的改进。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判断”是比客观实在性更基本的宇宙性质。

    正文:

    一,“判断”是比客观实在性更基本的宇宙性质
    确切的讲现代科学是建立在“客观实在”的基础之上的,客观性是现代科学的基石,是宇宙的基本性质之一。现代科学是通过人们用自己的经验获得一些规律,然后在通过实验或观察,再获得规律,然后再实验或观察,如此反复。不管是实验还是观察,还是获得的经验规律,这些所针对的都是客观实在的事物。必须承认的是,科学并不能精确的描述世界,所有的物理规律都是某种程度的近似。在这里我有必要重述一下《判断和物质产生意识》中的一段:
    (Edelman 和Tononi (2001)的观点则是:“科学解释可以说明发生某种现象的充分必要条件,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性质,甚至也能解释为什么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此现象才能发生。但是没有一种科学的描述或解释能够代替真正的事物。”这也就是说,科学具有局限性,即便我们用科学解释了意识,我们依然只能描述意识,而无法真正的知道意识是什么。科学也无法解释:为何物质在一个充分必要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从神经的生理机制层面研究意识,除了神经元,原子、分子、电子、磁场,你还会发现什么呢?在这个层面上这些东西的组合怎么就会产生意识了呢?这本身就是不可解释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东西能产生意识,意识是如何从这些东西中突显出来的呢?这些东西的组合就能突显出意识吗?为什么这样的组合就能获得意识呢?这就说明意识问题不是这个层面所能完全解释的,所以,在神经的生理机制层面不可能获得对意识满意的解释。即使知道了哪些神经元产生了意识,如何的一个过程产生了意识,但只是对意识产生过程的描述,而不是真正的解释意识。

    我得出的结论是,现代科学对解释意识是不充分的。科学并不能代替哲学,有些人看不起哲学,这些人认为只有通过推理和实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才是令人信服的,岂不知,科学就是建立在客观实在性这样的哲学观点上的,而客观性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石是宇宙的基本性质之一,这也就启发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比客观实在性更基本的宇宙性质,然后建立一套系统才能解释意识是什么。这个比客观实在性更基本的宇宙性质我认为就是“判断”。“判断”为什么是比客观实在性更基本的宇宙性质呢?其中有一个很简单原因就是“客观实在性”也是一种判断。当然,客观性是比判断性好理解的多,说的简单点,客观性就是我们能看到的,知觉到的,或者是推测到的必然存在的事物。但是,要让我们更深一步的说出什么是客观性,估计就跟判断性一样难以理解了,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其实我们只要知道他们都是宇宙的基本性质就够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我们只要知道当前的最基本的一个宇宙性质就可以了。关于下一个宇宙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要等到用当前的宇宙性质不能解释宇宙的某些现象的时候我们再考虑吧。说“判断”是宇宙的最基本性质,其实就是用具体的判断来解释“判断”这个概念,这是自洽的,没有矛盾的,所以说,“判断”理论是完美的。

    所谓解释一种理论,其实是在用另一种理论(或几种理论)来解释它,我们无法超越这种途径,为了解释一种理论,我们需要另一种B理论,这样我们必须要用C理论来解释B理论,如此下去,就会有一个相继的解释序列,而这个无限的解释序列会无限的后退下去,没有尽头。好像我们永远也无法彻底解释一个理论,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基点理论(也就是公理)来解释其他的理论,这个基点理论要满足不借助其他的理论就能解释另外的理论。因为,如果用几种理论来解释一种理论,还必须要用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这几种理论之间的关系,最终还是要回到用唯一的一种理论来解释其他的理论的途径上来。由于我们无法超越用另一种理论(或几种理论)来解释一种理论途径。所以也就找不到一种绝对的不需要解释的理论,所以,任何理论也就得不到绝对的解释,因而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只用一种理论,而不用其他理论的协助来解释某一个理论,这样来达到最有说服力的效果,这样的解释我把它叫做“单一理论解释法”。

    所以我们要发展一种单一理论来解释意识。判断作为对意识的解释理论是符合单一理论的条件的,那就是:对判断作的判断就是意识。这个解释没有借助其他的任何理论。我在《判断和物质产生意识》中已经说了,如果一个理论要想解释意识,这个理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要找到意识的构成要素,第二个是这个意识的构成要素是用意识发现的但是并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我的关于意识的判断理论是完全满足这两个条件的。那么“单一理论解释法”应该就是解释意识所必须满足的第三个条件了。

    二,判断理论是泛意识理论吗?
    肯定不是的,因为,判断理论只是说,对判断作的判断才是意识,并非说所有的判断都是意识。

    三,为什么高级的判断是有意识的:
    举个例子:
    A1.5米,B1.2米 问谁高?
    我们的回答是A比B高。这是汉语的表述,其实这个表述是过于简化的,如果用英语表述就完整的多,应该是:A is taller then B。“tall”是一个判断,他前面的“is”也是一个判断,所以完整的意思应该是:A是高的比B。也就是说,人产生的关于这句话的意识应该是:“is”这个判断对“tall”产生的判断。

    所以,我们看到的高级的判断是有意识的。

    四,“判断”理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是精神、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是物质决定精神、意识。然而,在判断理论里,物质、精神、意识都是判断,他们是平等的,只不过是不同的判断罢了,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因此说,判断理论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判断理论的概念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范畴。

    五,判断有哪些?
    既然我说“判断”是比客观实在性更基本的宇宙性质,那么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判断,甚至物质也是判断。比方说:时间,能量,空间等等,只不过它们是不同的判断罢了。任何判断总是被包含在另一些判断之中,任何判断总是处在其他的判断之中。

    结尾:
    如果说客观实在性这个哲学理论的伟大之处是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了现代科学的话,那么,判断理论是在客观实在性理论之后,能与之相媲美的一个新的理论。

    参考文献

    顾凡及 (译) (2004). 意识的宇宙: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Edelman, G., Tononi, G., 2001)
    郑永令 华宏鸣 吴子仪等 (译)(2005).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一卷).(R.P.Feynman, R.B.Leighton, M.Sands)
管理选项: 导出文献|

发表评论 评论(1 人)

!reply! shbcomeon 2012-3-22 13:44
从判断理论可以看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根本就没有谁对谁错之分。 因为在判断理论里,物质、精神、意识都是判断,他们是平等的,只不过是不同的判断罢了,他们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